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华县2018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永红
    2018-02-12 15:19:03   转载

    当前,“立春”已过,天气回暖,正是加强麦田管理、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。以“控旺促弱保壮,科学运筹肥水,防控病虫草害,突出防灾减灾”为技术路径,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麦田管理,对夯实夏粮丰收基础,确保全县夏粮丰产丰收至关重要。

      一、当前全县小麦基本苗情

    我县秋播小麦播种面积71万亩,其中水地41万亩,旱地30万亩。去年由于秋淋影响,大部分田块小麦播种较往年偏晚,推迟10-15天,由于播期推迟苗情基础差,发育迟缓,播种质量不高。其中一、二类苗田41万亩,占58%,三类苗田20万亩,占28%,弱苗10万亩,占14%

    1、旱地。亩基本苗13-14万,亩总茎数平均39万左右,单株分蘖3个,次生根3条。

    2、水地。一二类苗田亩基本苗15-19万,亩总茎数平均45-55万左右。单株分蘖3个,次生根3条。三类苗田基本苗15万左右,单株无分蘖,次生根1条。部分麦田未出苗。

    二、存在问题

    1、今年秋播小麦生长发育迟缓,主要因为秋播气候异常降雨偏多,同时气温下降快,因而造成小麦发育滞后,分蘖偏少,苗弱、抗寒差等。

    2、病虫草滋生。部分田块地下害虫为害较重,有麦苗发黄死苗现象,杂草滋生,主要有野燕麦、节节麦、播娘蒿以及玉米苗等。目前,主要表现在旱地。

    3、今年小麦弱苗面积大,管理上以促为主,促苗转壮升级。

    三、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

    春季田间管理要坚持因地因苗制宜,分类指导,奠定高产良好基础,要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。

      (一)促控结合,分类管理。针对不同的苗情长势,要做到因地制宜,促控结合,分类管理,肥水调控。旺长苗以控为主。对无脱肥现象的旺苗,早春镇压蹲苗,避免春季过多分蘖,拔节期结合浇水,亩追施尿素7.5-10公斤;对有脱肥现象的旺苗,结合起身期浇水,亩追施尿素7.5-10公斤。早春返青后对旺苗镇压,及时控旺转壮。三类苗以促为主。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,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℃左右时追肥浇水,亩施尿素8-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;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,亩施尿素5-7公斤,提高成穗率,促进小花发育,增加穗粒数。对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麦田,要控制早春浇水,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。二类苗促控结合。地力水平一般的二类麦田,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7.5-10公斤;地力水平较高的二类麦田,起身中期追肥浇水。一类苗控促结合。起身期喷施调节剂,缩短基部节间,控制植株旺长,防止生育后期倒伏。拔节期追肥浇水,亩追尿素10公斤。

      (二)镇压划锄,浇水保墒。镇压、划锄结合进行,先压后锄,促进土壤上松下实,提墒保墒增温。对播种时整地粗放、坷垃多的麦田,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,沉实土壤,弥合裂缝,减少水分蒸发,促进根系生长。对墒情较差的麦田,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,抗旱保苗,浇水后及时划锄,提高地温,破除板结,改善土壤墒情,防止或减轻冻害威胁。

      (三)防控病虫,化学除草。做好病虫草害监测防控工作,科学选药、安全用药,早防早治,综合防治。冬前没有化除的麦田,日均温稳定在10℃以上,选择晴天无风天气,上午10点至下午4点,及时化除;赤霉病、条锈病、白粉病等选用三唑类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;红蜘蛛、蚜虫、吸浆虫可用阿维菌素、吡虫啉、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。

    (四)预防冻害,及时补救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,改善土壤墒情,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,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,防御早春冻害。冻害发生后,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浇水,有利于保持地表温度,促进小麦分蘖,减轻冻害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